学会这19种结课方法,今年教师资格面试稳了!

来源:招教网时间:2019-12-19责任编辑:yanggua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全国教资备考609745439(点击进群,群内定期分享教资备考笔面通关资料包,并有专业老师答疑解惑)



不同于笔试阅卷,面试的成绩变数比较大,主要看考生在考场上的临场发挥以及整体的仪态表现。如何才能在考场上达到“课虽终而意无穷”的高分效果呢?优秀的结课方法很重要!小编精心整理了19种结课方法,让你的备考更加轻松~


1.自然结尾法

正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后一个问题的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

2.悬念留疑法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

教学案例如下↓↓↓

例如,一位老师对《少年闰土》结课设计如下:

“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结下了深厚情谊,离别时难舍难分。那么,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会怎么样?(学生循着课文思路,纷纷自圆其说)大家说了很多,可惜都没说对。

(学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实的情况是,闰土一见‘我”便喊了一声‘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会明白了。”网开一面,欲擒故纵,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前后照应法

前后照应法指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

回应法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同时还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案例如下↓↓↓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内容时,有的老师在课题引入时采用“提出问题’巧布悬念”,

先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   x -15x-100=0,得出两个根为 20和 5。姐姐走过来’刚看了一眼就说:“你做错了。”姐姐是怎样看出来的?

有的学生脱口而出∶“验根。”

教师强调∶由题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验根的方法。

当老师讲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再次考虑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恍然大悟,齐答∶“是利用了韦达定理”。

4.知识延伸法

一堂有品位的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案例如下↓↓↓

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同学们一下子举出了十多例子,兴趣很浓,教师延伸提出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

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

5.激励法

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让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案例如下↓↓↓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

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动容吗?

6.设置情境法

设置情境法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运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案例如下↓↓↓

《春风吹》课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响声,让学生在朗读下列儿歌后下课∶

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燕子叫叽叽;

春风吹,春风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风吹,春风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沥沥。

俨然构成师生虚拟“春风与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齐鸣”的教学情境,课虽终而情趣却盎然不已。

7.汇报法

汇报法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汇报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学生兴趣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

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这样结束小学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以“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为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 A:我认识了重量单位——千克。

学生 B:我学会了用台秤称物品的重量,以后上街买东西再也不会受别人骗了。

学生 C:我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那么,如果要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合适吗?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停顿)这个以后我们再学习。

8.求异创新法

即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讲知识理解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法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具有培养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

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要注意的是在发散思维过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经过分析比较,求取佳和真的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9.激发感情法

教师在结课时的语言充满激情、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问学生:“孔乙已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师又问∶“他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答∶“用手。”教师就势总结∶“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

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惨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10.回味法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

教学案例如下↓↓↓

《茶花赋》一文,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副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其用意有二:一是让学生顺着文章脉络理解有关语句,二是让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学生的心上。

用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这样能激起学生回味的结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1.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

教学案例如下↓↓↓

有位语文教师讲授峻青的《秋色赋》,落实本课基本要求后,在结束课时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一同发给大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和讨论。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是欧阳修的秋。

“绚丽缤纷”,“眼花缭乱”,“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这是峻青的秋。

“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毛泽东的秋。

通过比较,北宋文人、现代作家和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笔下的秋,其色、其光、其形、其情操、其胸怀、其精神的差异,给予学生认识上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联想、想象、审美体验中,去实现对美的判断、理解,不断丰富“感觉的人类性”。

12.归纳法

归纳法是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是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运用归纳式结课,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语言应当简洁、概括、严谨,有启发性、有创新性。

教学案例如下↓↓↓

《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五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伪。

13.练习巩固法

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简单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趁热打铁,既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运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在教“大公约数”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趣味习题结束课堂教学:“猜电话号码游戏∶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①小的合数;②小的自然数;③小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④既是偶数又是素数;⑤只有三个约数的偶数;⑥既是 5的倍数,又是5的约数;⑦6和 12的大公约数。你能说出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

14.机智幽默法

机智幽默法是用机智的幽默的语言,恰当地利用教学情境的一些现象,实现一节课的结束。

教学案例如下↓↓↓

有位老师结课时不小心滑了一个踉跄,她就顺势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出色,老师也为之倾倒了。”

还有老师在讲《颐和园》时,电脑突然黑屏了,恰巧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老师恰到好处地来了一句∶“学了一节课了,人脑需要休息,瞧,电脑也申请休息了,下课。”

语言诙谐,充满情趣,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15.口诀结尾法

一节课中对所学的知识,教师如能在后给出琅琅上口的口诀,将更便于同学记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记、记得牢。

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老师在“心脏的结构”的结课时,把心脏四腔分别与哪几种血管相连口诀化,即“心脏四腔,上房下室,房连动,室连静;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连上下。”

这样收尾,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16.画龙点睛法

精妙的课堂教学结尾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板书,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能使他们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讲《语言的魅力》一课时,课将结束,黑板上“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语、流水人家”四个词组赫然在目。

老师问道∶“我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美丽的春天!”老师又问∶“而盲老人呢?”学生肃然答道∶“什么也看不到!”老师顺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说道∶“是的,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老师一边说一边随手把黑板上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语、流水人家”四个词组擦掉了,留下了一片空白。这么巧妙的一“擦”,化静为动,学生感受强烈。黑板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着不尽的潜台词,蕴涵着无数的画外音。它让学生在思考体味中去意会、去发现。

这样的结课使教师、学生在对人物的悲惨命运上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有对人物的同情,有对社会的控诉,让盲老人的悲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难忘,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言魅力的所在,进而感受到语言那巨大的感召力。

17.拓展发散法

好文章就像品茶,越品越香,其中的意境可谓是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堂有限的时间所品味的意境可谓少矣。结课之时,教师有要针对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分散思考,以拓宽识的覆盖和使用面,并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教学案例如下↓↓↓

《白杨礼赞》为了掌握本课重点——象征手法的应用,结课可设计“蜡烛想到……’、“绿叶想大到……”等话题来引导学生对这知识的巩固。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课时可设计为从走一步,再走一步,谈谈生活中你相似的遭遇……

《皇帝的新装》可设计为游行之后皇帝、小孩的遭遇……为题展开想象。

18.游戏表演法

游戏法是一种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的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小学生往往对大量的、枯燥的练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采用游戏法结课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教学案例如下↓↓↓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一课,一位教师在结束时,设计了“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师生总结全课后,表扬本课突出的三名同学,下课时要让他们手拉手先走出教室。然后提出∶其余同学离开教室时,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走,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剩下的人数是他们的几倍。(全班人数是 3的倍数)经过一阵叽叽喳喳的讨论,大家认识到,以被表扬的三个同学为一倍量,思考剩下的学生还有几个 3,即是 3的几倍。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三人一组手牵着手快乐地离开了教室。

这样的结尾,自然、巧妙、不落俗套,寓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于轻松的游戏之中,悄然之间丰富了学生“倍”的概念表象,深化了对于“倍”的理解。

19.假想法

假想法是对课文作各种假设,让学生依据假设推断另外的结局,以此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课方法。

教学案例如下↓↓↓

《狼和小羊》一文后一句是“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位教师在课的结尾是这样安排的∶

师∶小羊后来怎样呢?

生∶狼吃了小羊。

生∶不,小羊没有死,它想办法骗了狼。

师:(及时肯定、表扬)好主意!说出来听听。

生:狼向前扑去,小羊往旁边一跳,躲开了狼,狼一头扎进河里淹死了。

生:狼正要向羊扑过去,猎人来了,一枪打死了狼。

生:狼扑向小羊,小羊说:“尊敬的狼大哥,让我先吹一会儿笛子给你听听,再吃我,好吗?”

狼想了想,反正你迟早都是我的口中美食,于是就答应了。这时,小羊吹起了一支催眠曲,狼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